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3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新頭殼newtalk] 朋友A告訴我,他最近在追一位大他10歲的姊姊。相對於剛踏入職場不久的友人,姊姊更懂得獨立、對生活上的大小事都有自己的立場跟想法。雖然姊姊也有給友人一些機會,但他仍然追得很辛苦,經常會覺得自己很多地方表現得不好,必須要反覆證明自己未來能夠帶給對方好的生活。在一次談話中,他提到這位姊姊跟前女友以及其他有過曖昧關係的女生都存在一些共同特質,都是很具有挑戰性的對象。這樣的對象會激起他想要努力得到的慾望,當獲得零星回應時,就會促發他更積極的表現自己,小至溫馨接送情、大至買高價的禮物;當感受到對方退縮時,心情就會跟著起伏不定、認為自己哪裡做得不好、應該要再更怎麼樣一點才對。雖然當事人可以感受到自己是痛苦的,但仍然無法跳脫、離開這樣的關係,在心理學中被稱為致命的吸引力。這位姊姊讓我聯想到另一個男性朋友B,幽默、風趣、有主見。一直以來都有幾任交往對象,但到了適婚年齡仍然不願意進入婚姻。在跟最近一任交往三年多的女友分手後,他提到不知道為什麼要給對方承諾是一件無比困難的事情。在關係中,偶爾就會想要有一個人的空間,雖然不排斥穩定的關係,可對於承諾總是覺得遙不可及。問題出在缺乏安全感這兩類人雖然行為表現相反,但本質上經常在感情中缺乏安全感,只是其一想要緊緊抓住別人,另一則是不想要對關係負責。心理學家約翰鮑比提出依附理論,將個人對於情感連結的需求主要分成三種類型,這兩類人分別是逃避型依附以及焦慮型依附。焦慮型依附者積極渴望建立親密感,但總是會小心翼翼關係中的大小變化,過分在意關係裡的衝突、產生負向情緒,也容易歸咎於自己,這樣的人存在強烈的想被愛、被認同的心態,對愛的需求也容易像無底洞一般無法滿足;而逃避型依附者習慣在關係中保有距離感、自由的空間,害怕太過親近、被控制,有較高的警覺性。若能夠辨識出自己的依附類型,可以了解自己真正需要的以及在關係中的限制是什麼,也可以覺察吸引自己的對象,較常是何種類型的人。就如友人A後來意識到自己具有喜歡探索新鮮事物的內在,但過去安穩的成長環境讓他變得害怕嘗試,而那些吸引他的人往往具備他內在渴望的特質。瞭解這一點後,對方令他瘋狂的吸引力就漸漸平淡了許多,因為自己也能長出跟擁有喜歡的生活,不再需要緊抓不捨原本不適合自己的關係。日本精神科醫師岡田尊司著作中提到,無論是誰都需要安定與變化兩者,而不是其中一方,一旦一方的程度超過負荷,只是消耗身心能量,人生只會變得索然無味,能在兩方取得平衡,才能更自在地與他人建立美好的關係。作者 : 臧翊真 臨床心理師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臨床心理科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刊出)


linke0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達蘭薩拉1日專電)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今天在「達賴喇嘛與華人量子科學家對談」開幕時呼籲,科學研究應拓展到物質以外的心識,讓科學更全面,且在現代教育體系推動尊重一切的世俗倫理。達賴喇嘛表示,他過去30多年來已與科學家多次對話,但主要是與西方科學家對談,有時也與印度科學家對談,這是第一次與華人科學家對談。他說,舉辦與科學家對談有兩個理由,第一是把知識延伸出去,尤其透過科學佐證與發現,來讓更多人相信與接受。達賴喇嘛表示,在20世紀末以前,科學家的研究都是外在物質,但在談到心識(Mind,佛教用語)時,科學家認為只有人腦,沒有心識。但其實科學家的研究是不夠的,人確實有感受,有喜悅、恐懼、慈悲,這些情緒不只是來自人腦,也來自心識。對這一點,達賴喇嘛提出一些佐證,包括透過心識訓練,有些人可具專一能力,讓內心不被外界動搖,透過禪定改變人腦。此外,他說,美國的科學家發現,心臟停止跳動且腦死後,身體仍保持鮮活(fresh)狀態,包括他的老師也是,判定死亡後身體仍保持13天的鮮活狀態。因此,達賴喇嘛表示,舉辦與科學家對話的第一個目的,是希望科學研究所發現的內容廣泛延伸,不僅對物質,也對心識廣泛延伸地研究,讓科學更加全面。其次,達賴喇嘛表示,現代教育是過分注重物質的教育體系,不談人類的內在價值觀。他說,科學研究已顯示,持續憤怒對健康造成很大傷害,憤怒與恐懼會吞噬免疫系統;因此,現代的教育應培養內心的慈悲與平靜,這不是宗教,而是為了自己的健康。達賴喇嘛強調,人類來自不同的文化與背景,根器不同,需要不同的途徑與觀點,因此依循宗教信仰是沒有幫助的,只有依循科學的發現才會讓包括無宗教信仰在內的人對慈悲、愛心等內在價值更關注。他認為,現代教育體系應推動古印度傳統的世俗倫理,也就是不以某種宗教為依據,只單純講解內在的價值。所以,達賴喇嘛認為,科學的發現與研究非常重要,有助推動世俗倫理,因為科學的發現將讓更多人相信與接受;這也是舉辦對談活動的第二個目的。今天在與李世昌、陳啟東、陳岳男和林尚佑等4位科學家對談時,達賴喇嘛認真地提出疑問,有時以佛教理論佐證,讓整場對談充滿知識性。(編輯:郭中翰)1071101


linke0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40歲的劉先生,在前幾天於睡夢中心跳停止過世,故無法回診治療,也來不及和家人說聲再見;醫師看了劉先生的病歷資料,發現心臟超音波的報告顯示是「肥厚型心肌病變」。心因性猝死年輕族群佔多數 男性發生率高於女性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血管科林廷澤醫師表示,心因性猝死的定義是因心臟疾病所引起的非預期性的死亡,男性的發生率高於女性,平均發生年齡約在55到58歲,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然而,心因性猝死卻占年輕族群死亡原因的多數,加上突然且非預期性的特性,帶給社會經濟和家屬心理的重大衝擊。此外,心因性猝死的存活率不高,約10-30%不等。林廷澤醫師說明,在猝死的男性患者中80%是由冠狀動脈疾病引起,而女性則較多因遺傳性的心肌病變和心律不整所引起;猝死可能是先天遺傳的影響或是後天環境和行為的改變,主要可分成冠狀動脈疾病(約占70%)、心肌病變(約占20%)和遺傳性離子通道病變(約占10%)等3類。心因性猝死前有徵兆 求診率不到2成林廷澤醫師指出,雖說是猝死,但是大部分患者在發病前仍有危險徵兆,卻常常被忽略而失去提早診斷和預防的機會。研究顯示,在猝死前的一天到一週,約有五成的患者有胸痛、兩成的患者有呼吸困難或心悸等症狀,其中女性較男性更容易有呼吸困難的表現,然而發生上述症狀後,僅有20%不到的患者會到急診求醫。預防勝於治療 這些誘因是禍首冠狀動脈疾病為心因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林廷澤醫師提醒,民眾應留意其危險因子,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和抽菸等,皆需積極改善和預防。而其他危險因子包括有猝死的家族史、慢性發炎、飲酒和咖啡過量,以及攝取過多的容易氧化的脂肪酸等。林廷澤醫師強調,患有心肌病變和遺傳性離子通道病變的患者,建議積極確定診斷且依照發生猝死的危險分級接受抗心律不整藥物和體內去顫器 (ICD)的治療,更重要的是,提醒直系血親的家族成員做篩檢,以利早期診斷,方能不要留下遺憾。更多新聞報導含藥化妝品返台 明年5月擬直接通關問題流感疫苗 剩32萬劑停用明年起 體育、電競專才 可服替代役衛生紙擦屁股沒啥用?專家曝真相外傷6年未剪 大拇指甲竟成鷹嘴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財政部嚇到了 賺2千萬竟免稅暗夜痛哭「官員性侵變日常」返台投票潮「是韓國瑜激的」______________有話想說?歡迎投稿>>>【Yahoo論壇】


linke0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图片
图片

linke0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图片
图片

linke0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图片
图片

linke0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图片
图片

linke0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图片
图片

linke0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图片
图片

linke0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图片
图片

linke0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图片
图片

linke0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图片
图片

linke0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图片
图片

linke0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图片
图片

linke0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图片
图片

linke0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22 Mon 2017 10:17
  • 預設

图片
图片

linke0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22 Mon 2017 10:16
  • 鞋墊

图片
图片

linke0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图片
图片

linke0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图片
图片

linke0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图片
图片

linke0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